会员咨询
提 交

新闻中心/NEWS

热点 信息   动态 报道

【质量季优秀稿件展示】以人的温度铸造产品精度

发布时间:2025-08-22 作者:新风光

在喧嚣如沸的当下,内卷的巨浪裹挟着每一个角落,大家焦虑而疲惫地奔跑于同一条拥挤不堪的赛道。而在另一端,客户们则目光如炬,呼喊着既要产品可靠,又要价格最低,还要服务周到。这种看似永无止境的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,是时代发展的苛求,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新命题——如何顺应时代的形势,让企业坚挺活下去?关键在于人员的管理。

人是灵动的、感性的,带着独特的经验和微妙的情绪,似乎与追求绝对精确、一丝不苟的质量管理体系格格不入。这看似天然的矛盾,实则蕴藏着巨大的潜能:如何让复杂多变的人性,不仅不成为质量的短板,反而成为铸造非凡精度的独特火焰?我们坚信,答案并非用冰冷的制度去禁锢人性,而是用温度去点燃、去引导、去赋能,让人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,成为质量长城最坚固的基石。


微信图片_20250821150158_404_443.png


一、 让质量意识从“脑”入“心”

质量理念、十项低级错误,大家培训了、也抄了,但是真的起到预想的效果了吗?枯燥的概念宣讲,难以触及灵魂。选择用真实的痛,去唤醒深层的敬。

比如考虑采用“痛点故事会”,请回风尘仆仆的服务工程师,讲述那个因一颗螺栓漏紧,在-30℃深夜,如何艰难的一一排查;请来饱受压力的业务员,分享因一个信号压接错误,如何面对客户的怒火与责难,艰难挽回信任的煎熬历程;

将漏紧烧毁IGBT照片悬挂到单元生产线,并标注价值:“2万元维修费+4小时停电+客户投诉”等等。

当同事的汗水、客户的焦虑、企业的声誉、损失的价值,透过这些鲜活的案例砸在每个人心上时,“质量”二字便不再冰冷。 它让失误者心生愧疚,让操作者深感责任,每一个螺丝、每一张图纸、每一个测试,都连接着远方客户的信赖与团队的荣辱。这份源自内心的敬畏,是制度无法完全约束,却最为持久的力量。


二、 将“人”化为精准的“传感器”

人不是机器,必然有差异。与其强求一致,不如识别差异、善用差异、管理差异。

“精准识别,定向施策”:深入分析质量数据,锁定那些易错环节。比如二次配线,犹如神经脉络,容不得半点差池。针对此,我们固化操作人员,培养其成为特定领域的“专家”;深度梳理不同机型接线的细微差别,制作一目了然的差异对照图、实物样本;开展专题“火眼金睛”培训,确保每位接线员在动手前就清晰知晓“这一台与那一台有何不同”。同样,我们测试过程也是,提前对比参数,知晓器件差异,测试时中重点关注差异点测试,确保高效、准确。

大家只有“知”的层面充分掌握差异,才能在“行”的瞬间精准规避风险。 人的经验和专注力,在特定环节被深度聚焦,转化为无可替代的精度保障。


三、 用设计为“人”筑起防错壁垒

再严谨的心,也难抵瞬间的疏忽。真正的智慧,在于承认人性的局限,并用设计的力量弥补它。

仅靠员工的认真难以实现零缺陷,若想质量提升,设计环节是关键。提炼各环节的应用成熟CBB模块,让整机设计工作变成CBB的排列组合,减少源头的设计错误。大力推行平台化、模块化设计,将防呆理念融入产品设计——设计无法反插的接口、安装不到位就无法启动的互锁装置、颜色、形状、尺寸的唯一匹配等。让正确成为唯一容易的路径,让错误变得难以发生甚至不可能发生。 这并非对员工能力的不信任,而是用工程师的智慧,为一线操作者打造最坚实的“安全网”,将偶然的马虎锁在设计构建的牢笼之外。

前路或许喧嚣,挑战依然严峻。制度或许能筑起一时的堤坝,却无法赋予质量生生不息的灵魂。但请相信,当质量拥有了人性的温度与韧度,我们便拥有了在时代巨浪中破浪前行、坚挺活下去最深沉的力量。 让我们携手,点燃这心火,铸就这坚盾,在追求卓越精度的征途上,书写属于“人”的辉煌篇章。